| 索引号: | 468049301/2025-00038 | 信息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其他 / 通知 |
| 发布机构: | 市城管局 | 发文日期: | 2025-11-19 |
| 文号: | 无号 | 主题词: | |
| 信息名称: | 《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4—2035年)》政策解读 | ||
| 内容概览: | 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4—2035年)》政策解读 | ||
| 时效: | 有效 | ||
一、起草背景
为进一步做好连云港市未来环卫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提高专项规划的指导效果,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确保重大环卫基础设施和布局规划符合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现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城市保洁、行业管理等全面进入发展新时代,迈上新台阶,根据《连云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上位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编制《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4—2035年)》。
二、起草过程
(一)起草
2023年8月,市城管局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规划编制单位为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23年9月启动编制工作,经座谈调研、现场勘查、数据分析等工作,编制单位对连云港市环卫管理现状进行了细致梳理,对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对发展策略进行充分论证,2024年1月完成了《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4—2035年)(征求意见稿)》。
(二)征求意见
2024年8—12月向东海县政府、灌云县政府、灌南县政府、赣榆区政府、海州区政府、连云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徐圩新区管委会多次征求意见,合计收到意见反馈70条,全部采纳。于2024年9月向市自然资源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统计局等征求意见,其中4个部门无意见,另外3个部门12条意见,10条意见已采纳,部分采纳2条。2024年11月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4—2035年)(评审稿)》。
(三)专家论证
2024年11月27日,省住建厅、城管局组织了《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4—2035年)(评审稿)》评审会,经专家论证予以通过评审。
(四)规委会
2025年7月4日,时任市长邢正军同志主持召开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4—2035年)》。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十三个章节:
第一章 总则。明确编制目的、规划依据、规划范围、规划期限、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第二章 规划目标与指标。明确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期限等,提出规划的总体目标及目标指标。
第三章 垃圾量预测。结合连云港市城市发展阶段和实际需求,科学预测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粪便等固废近远期产生量,为科学规划处理设施规模、优化资源配置等提供量化依据。
第四章 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规划。明确垃圾分类目标、分类方式,确立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置体系以及设施设备配置等。
第五章 其他固废收运处理规划。明确建筑垃圾、大件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以及设施设备配置等。
第六章 其他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明确公共厕所、环卫停车场、环卫工人作息场所的设置标准、需求及布局要求等。
第七章 道路保洁及除雪规划。明确道路保洁、除雪作业要求及设备配置等。
第八章 环卫集约设施布局规划。提出远景布局连云港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全市因地制宜打造环卫综合体项目。
第九章 农村环卫系统规划。明确农村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收运处理模式、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及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第十章 环卫管理规划。包括体制机制建设、环卫设施管理、环卫人才队伍建设、环卫科技进步等。
第十一章 项目汇总。包括项目汇总、近期实施计划及规划实施建议。
第十二章 保障措施。包括组织体系、经费投入、政策法规、设施用地、宣传教育5方面的保障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第十三章 附则。明确规划法律地位、规划变更要求、规划生效日期及规划实施和解释权。
四、下一步举措
(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统筹、科学引导的原则,构建城乡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实施党建引领、示范引路、积分引导等活动,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推进落实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采用“入户宣传”“桶边督导”等多种方式,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提升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和覆盖率,培育分类好习惯。
(二)加快设施建设步伐。按照《规划》要求,优化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应急填埋保障的处理体系。加快推进东海县、赣榆区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提升厨余垃圾处置能力,目前东海县餐厨垃圾处理厂已基本建成,正在调试。序时推进赣榆区九泉山飞灰填埋场建设和刘湾生活垃圾填埋场改建飞灰填埋场项目,提升飞灰处置能力。此外,还将持续新建、改造生活垃圾转运站,优化设施布局,改进压缩工艺,完善除臭和渗滤液预处理系统,提升转运站运行管理水平。
(三)深化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专项整治,优化垃圾投放点设置布局,配足配全分类投放设施。提升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能力,采用密闭转运车辆运输,避免抛洒滴漏,确保生活垃圾收集点、转运站及周边无积存垃圾,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机制,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处理”的收运处置体系。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让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更加鲜明,绿色引擎更加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