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文件
首页 业务文件
索引号: 468049301/2025-00031 信息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其他 / 函
发布机构: 市城管局 发文日期: 2025-07-30
文号: 连城管函〔2025〕54号 主题词:
信息名称: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44279号提案的答复
内容概览: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垃圾分类处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时效: 有效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44279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 市城管局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08-06 16:51

骆亚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垃圾分类处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城市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高度关注。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能力为重点,以推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为目标,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取得阶段性积极进展。

一、基本情况

按照“大分流、细分类”体系,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体系建设,全市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厂5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4455吨/日。2024年全市累计产生生活垃圾129.10万吨,并实现全量焚烧,原生垃圾零填埋。全市餐厨废弃物处理能力达到360吨/日,2024年全市累计收运处理餐厨废弃物7.7万吨,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在住建部组织的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中,我市位列全国80个大城市中第36名,属于成效显著的第一档,较上一年提升一档,进步一名。

二、工作推进情况

(一)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法治保障。一是出台《连云港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连云港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等法规和文件,修编《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强化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等工作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二是牵头承担江苏省地方标准《江苏省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房建设指南》编制工作,申报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规范》通过市级地方标准立项。三是提升公共机构垃圾分类水平。会同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联合印发《连云港市2024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向广大机关干部发出“垃圾分类新时尚 机关先行做表率”倡议。指导全市公共机构完成26个垃圾分类集中收集设施改造项目,分类集中收集设施覆盖率达100%。

(二)加强源头治理。严格落实《关于商务领域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工作方案的通知》《连云港市2024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在餐饮行业开展反对餐饮浪费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一是推行绿色办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内部办公场所不使用一次性杯具,节约使用和重复利用办公用品,鼓励使用再生纸制品,加速推动无纸化办公。二是严抓禁塑限塑。禁止或限制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推广使用菜篮子和布袋子。三是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加强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宾馆、酒店、餐饮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消费用品和低值易耗品。四是推进快递包装减量。邮政快递网点减少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和一次性塑料编织袋,推行同城快递包装材料重复利用。五是开展“光盘行动”。督促餐饮经营单位引导消费者适量消费,提倡节约文明用餐,建立制止餐饮浪费的长效机制。六是推进厨余垃圾源头减量。推行净菜和洁净农副产品进城,鼓励文明用餐、餐后打包等减量化措施,减少厨余垃圾产生量。

(三)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分类实效。一是集中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以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为契机,持续开展系列宣传活动,2025年围绕“分类齐参与 低碳新时尚”活动主题,广泛开展了“垃圾分类集市”“百名讲师 千场宣讲”“分类进万家”“分类体验日”“分类进校园”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普及垃圾分类重要意义,持续提升全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率,引导市民践行垃圾分类低碳生活新时尚。宣传周期间,共组织垃圾分类宣讲、培训活动20余场次,开展50余场小区广场宣传,累计发放5000余份宣传手册,走访餐饮商超80余户,覆盖市民4000余人。二是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打造连云港市级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品牌队伍,建立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品牌,逐步完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体系,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区志愿服务,以志愿带自愿,不断扩大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依托现有垃圾分类投放站点、处理设施、宣教基地、科普场馆等资源,定期组织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参与活动,保持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三是积极开展学校教育。联合市教育部门将各中小学、幼儿园的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日常教育,编制中小学、幼儿园各学段垃圾分类学习读本。开展校园知识普及和互动实践活动,充分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式,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和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进家庭等活动,切实提高全体师生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四是多部门联动开展宣传引导。住建、商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在各自领域督促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商超、餐饮服务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在生活垃圾分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分类投放的规范引导工作。

(四)进一步推进提质增效小区建设。持续推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小区建设,建设垃圾分类收集房、配备分类投放督导人员,不断完善优化厨余垃圾收运路线。2024年全市建成110个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小区,完成目标任务的110%,配备垃圾分类督导员152人,投放智能分类回收设备346台,覆盖市区226个小区。今年以来,已完成2025年拟建设的100个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小区名单核准。

(五)全时监管无缝隙。一是加强厨余垃圾监管。加大巡查力度,对擅自处置厨余垃圾的违法行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同时安排专人驻场,对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终端企业进行全方位监管,确保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过程达标稳定、合法合规,杜绝二次污染。二是加强物业小区垃圾分类检查。联合住建部门督促物业服务企业认真配合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实情况列为物业管理日常检查考核重点内容。三是加强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评估。联合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对市级集中办公区和其他独立办公单位开展垃圾分类成效评估4次,重点检查宣传氛围营造、分类设施配置、无纸化办公等内容,对优秀单位进行表扬,对后进单位限期整改,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下步工作安排

虽然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强化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不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

一是持续推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继续打造100个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小区,创新小区运作模式,通过“车房”结合、“人房”结合等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垃圾分类小区提质增效行动,提升小区居民生活品质。到2025年底,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全面建立。

二是持续开展环卫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统筹推进应急(飞灰)填埋场、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厨余(餐厨)垃圾处理厂、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分拣中心、生活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填埋场修复等各类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垃圾处理设施能力短板,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引导垃圾焚烧设施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启动市区垃圾焚烧厂炉排炉改造工程,积极帮助环卫企业申请各类贷款资金。2025年,计划更新生活垃圾分类房200座、更新改造生活垃圾转运站10座,更新环卫车辆、扫雪除冰装备200辆(台)。

三是进一步扩大宣传。一方面,围绕“分类齐参与 低碳新时尚”活动主题,充分利用公交信息屏、城市电子屏、旅游景点、车站、机场等各类宣传媒介以及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场所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同时,持续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进景区等宣传活动。另一方面,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开展家、校、社区互动实践活动,推动垃圾分类知识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逐步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家校良性互动和社会反哺机制。

四是进一步落实桶前督导。在城区推广“撤桶建房+定时投放+桶前监督指导”模式,发挥垃圾分类督导员桶前督导、分类指导作用,引导广大市民正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提高居民分类投放准确率。同时,压实物业服务企业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职责,加大垃圾分类收集房规范管理力度,做好垃圾分类日常管理、设施维护、宣传引导等工作。

感谢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共同促进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