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文件
首页 业务文件
索引号: 468049301/2025-00030 信息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其他 / 函
发布机构: 市城管局 发文日期: 2025-07-30
文号: 连城管函〔2025〕52号 主题词:
信息名称: 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5157号建议的答复
内容概览: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垃圾分类业务指导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时效: 有效

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5157号建议的答复

信息来源: 市城管局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08-06 16:48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垃圾分类业务指导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垃圾分类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决策部署,因地制宜、扎实推进,不断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水平,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积极进展。

一、基本情况

按照“大分流、细分类”体系,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体系建设,全市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厂5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4455吨/日。2024年全市累计产生生活垃圾129.10万吨,实现全量焚烧、原生垃圾零填埋。全市餐厨废弃物处理能力达到360吨/日,2024年全市累计收运处理餐厨废弃物7.7万吨,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在2024年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评估中,我市位列大城市组第36名,属于第一档成效显著城市,较上一年进步一名,提升一档。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法治保障。修编《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强化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等工作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牵头承担江苏省地方标准《江苏省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房建设指南》编制工作,申报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规范》通过市级地方标准立项。

(二)强化宣传创新,提升分类实效。一是集中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以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为契机,持续开展系列宣传活动,2025年围绕“分类齐参与 低碳新时尚”活动主题,广泛开展“垃圾分类集市”“百名讲师 千场宣讲”“分类进万家”“分类体验日”“分类进校园”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普及垃圾分类重要意义,持续提升全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率,引导市民践行垃圾分类低碳生活新时尚。宣传周期间,共组织垃圾分类宣讲、培训活动20余场次,开展小区广场宣传50余场,累计发放宣传手册5000余份,走访餐饮商超80余户,覆盖市民4000余人。二是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打造连云港市级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品牌队伍,建立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品牌,逐步完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体系,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区志愿服务,以志愿带自愿,不断扩大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依托现有垃圾分类投放站点、处理设施、宣教基地、科普场馆等资源,定期组织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参与活动,保持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三是多部门联动开展宣传引导。住建、商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在各自领域督促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商超、餐饮服务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在生活垃圾分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分类投放的规范引导工作。

(三)进一步推进提质增效小区建设。持续推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小区建设,建设垃圾分类收集房、配备分类投放督导人员,不断完善优化厨余垃圾收运路线。2024年全市建成110个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小区,完成目标任务的110%,配备垃圾分类督导员152人,投放智能分类回收设备346台,覆盖市区226个小区。今年以来,已完成2025年拟建设的100个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小区名单核准。

(四)提升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建设水平。一是强化政策保障。会同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联合印发《连云港市2024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向广大机关干部发出“垃圾分类新时尚 机关先行做表率”倡议。二是完善硬件设施。联合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指导全市公共机构完成垃圾分类集中收集设施改造项目26个,分类集中收集设施覆盖率100%。为市行政中心等17家单位及其公共区域更换标识233处,张贴新标识540处。三是建立监督指导机制。联合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对市级集中办公区和其他独立办公单位开展垃圾分类成效评估4次,重点查看宣传氛围营造、分类设施配置、无纸化办公等内容,对存在问题指导整改,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五)加大厨余垃圾收运处置力度。出台《连云港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连云港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等法规和文件,明确分类投放、统一收集运输、集中定点处理的基本原则,分别对餐厨废弃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置以及监督、处罚情形作出规定。加大巡查力度,对擅自处置厨余垃圾的违法行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同时,安排专人驻场,对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终端企业进行全方位监管,确保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过程达标稳定、合法合规,杜绝二次污染。

三、下步工作安排

虽然我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取得一定进步和成效,但也存在分类意识不强、源头分类准确率低等不足。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持续加大宣传引导与业务指导,深入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一是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创新小区运作模式,通过“车房”结合、“人房”结合等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垃圾分类小区提质增效行动,2025年打造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小区100个。

二是进一步扩大宣传。围绕“分类齐参与 低碳新时尚”活动主题,利用公交信息屏、城市电子屏、旅游景点、车站、机场等各类宣传媒介以及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场所,充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同时,持续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进景区等宣传活动。

三是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力度。从源头抓起,通过督促已签约餐饮业经营者按照协议规定自觉履行自身职责,依法打击厨余垃圾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处置,严防反弹。

四是进一步落实桶前督导。在城区推广“撤桶建房+定时投放+桶前监督指导”模式,发挥垃圾分类督导员桶前督导、分类指导作用,提高居民分类投放准确率。同时,压实物业服务企业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职责,加大垃圾分类收集房规范管理力度,做好垃圾分类日常管理、设施维护、宣传引导等工作。

五是进一步做好财政保障。继续会同财政部门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奖补工作,并积极争取省级资金。会同发改部门启动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方式改革调研,探索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激励机制。

垃圾分类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我们将持续提升垃圾分类的精度、广度和深度,努力破解“不会分、分不准”难题。诚挚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并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共同促进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