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老街巷华丽蝶变有“颜值”更有“内涵”
本报讯(通讯员 殷礼兵)今年以来,为提升人居质量,切实改善市民群众身边的居住环境,扬州市城管局聚焦“急难愁盼”市容问题,部署开展背街小巷“六乱”整治和精品特色街区建设行动。各地城管部门结合民生幸福文件要求,扎实整治背街小巷市容环境秩序突出问题,把整洁有序的公共空间还给居民,背街小巷靓了,小区居民笑了。
全面谋划,小巷换新颜。治理前,扬州市城管局充分发挥责任规划师、建筑师的作用,“走街串巷”摸排问题,逐一对各街巷建立问题台账,实行“一户一策”科学制定治理实施方案。治理后,对照标准“完成一条、验收一条”。通过整治提升,沿街店铺门牌店招换上了新装,街巷彻底告别了垃圾乱倒、非机动车乱停等“脏乱差”现象,颜值大大提升。广陵区聘请扬州大学和多家知名装饰公司组成设计团队进行街区店招标牌研究设计,结合门前景观小品、橱窗柜台摆放等,对广告店招标牌标识规格、材质、色彩、面积进行量身定做,既体现商家特色、让店主满意,又符合街区整体风貌。
一巷一策,凸显小巷特色。各地城管部门在整治提升行动中,深挖街巷承载的各自文化特色,在治理的过程中不只是追求商业化,而是具有精品意识,探索城市“微更新”,最大限度地保留街巷老味道,凸显小巷特色。景区在打造特色街巷过程中,格外注重挖掘历史文化,注重凸显文化引领、唤起“重宁记忆”。在南巷口以“发现重宁”为切入口,以墙绘的形式将重宁周边历史徐徐展开,“乾隆南巡”“了凡讲席”等墙绘生动再现了重宁文化,让小巷成为有故事的风景线。
匠心独运,留住乡愁记忆。街巷是城市文化重要载体,尤其对古城扬州来说,每条街巷都有讲不完的故事。各地城管部门在街巷整治提升中,对街巷进行风格定位时始终做到接地气,尊重街巷原生态文化,结合历史和建筑的功能,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彰显文化特色。在整治提升各条街巷时,依据其原有的格局、材质去施工,还原街巷的老味道,留住乡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