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启动
本报讯(记者 李殷枫)5月24日上午,2025年江苏省暨南京市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在南京玄武湖畔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以“分类齐参与 低碳新时尚”为主题,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多家机关单位和社会团体联动,通过全市参与、全民共享、全龄教育、全网传播的垃圾分类总动员,营造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良好氛围。
在启动仪式现场,欢快的暖场节目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舞蹈表演,展现城市美好景象。舞台下,丰富多彩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在“绿色低碳和源头减量宣传区”,低碳体验自行车成了网红打卡点,市民们边踩单车边“发电”,互动体验感十足;隔壁的“分拣达人挑战区”上演着紧张刺激的分类挑战赛,比拼过程新鲜有趣;在“环保画作创作区”的孩子们化身“小画家”,在可回收物上涂画,勾勒出梦想中的绿色家园;此外,还有“分类投掷”“套圈答题”等小游戏,让市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增强分类意识和习惯。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管理局局长陈曦介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以来,江苏将垃圾分类作为推动绿色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环节,积极开展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等设施建设。同时,开展一系列宣传引导活动,推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全省新建改造垃圾分类亭房5万余处,开展垃圾分类小区达2.5万余个,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95%。
“起初,大家对垃圾分类有些迷茫,我们通过宣传和引领,不断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看到居民们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我们也感到非常欣慰。”垃圾分类志愿者代表朱军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市5646个小区和534个行政村全面实施垃圾分类,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1万吨/日,餐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到3150吨/日,可以充分满足全市生活垃圾处理需求,“点、站、中心”三级回收体系基本建成、年回收可回收物达到90余万吨。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12万多人,形成了“蓝精灵”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品牌,广泛开展社区微宣传、课堂微宣讲、桶边微指导、上门微行动,引导更多市民从“要我分”到“我要分”,推动垃圾分类从“新时尚”转化为全民自觉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