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科普小知识】河道淤泥≠建筑垃圾!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会把“河道淤泥”与“建筑垃圾”混为一谈。其实,这两类固体废物在来源、特性上都有本质区别。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厘清它们的区别,对于规范治理、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1.看“出身”
河道淤泥是自然水体长期沉积形成的泥沙混合物,含有机质、重金属、微生物等。
建筑垃圾是各类建设工程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
2.辨“特性”
河道淤泥天然沉积物占比高,污泥成分与河道水质有明显关联。在形态上与建筑垃圾中的工程泥浆有些相似,但其产生行为、污染特征有明显差别。河道淤泥来源于自然沉积形成,建筑垃圾是人为建设产生,河道淤泥在法律属性、成分特征和处置要求上均不属于建筑垃圾。
3.查“代码”
根据《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目录》,建筑垃圾的代码为SW70-SW74,河道淤泥属于其他固体废物,废物种类代码为SW91,废物代码为900-001-S91。
4.谈“处置”
河道淤泥处置方式主要包括资源化利用和卫生填埋,资源化利用主要包括还田利用、还林利用、就地利用及再生利用等方式。河道淤泥污染物浓度不符合相应处置要求的,应由专业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
建筑垃圾优先就地就近利用,对符合相关要求的工程渣土以及脱水后的工程泥浆用于土方平衡、林业用土、环境治理、烧结制品以及回填等。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用于生产再生骨料、再生砖、再生砌块、再生沥青混合料等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
拟稿:朱 杭
审核:刘 磊
发布:吴新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