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科普:餐厨废弃物科学处理
你是否好奇,饭店、食堂每天剩余的饭菜、倾倒的废弃油脂最终流向何方?又是否了解,这些看似无用的餐厨废弃物若处理不当会埋下多重隐患?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餐厨废弃物的治理领域,系统梳理其危害与科学处理路径,探寻如何“变废为宝”。
餐厨废弃物是什么
餐厨废弃物,并非仅指居民家庭日常产生的厨余垃圾,而是特指食品加工、餐饮服务、集体供餐等经营性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余、废弃食用油脂及相关废弃物。例如餐厅餐后剩余的饭菜、食品加工厂的原料边角料、学校食堂的过期食材等,均属于餐厨废弃物的范畴。这类废弃物具有有机物含量高、易腐烂、易滋生细菌的特点,若处理方式不当,易引发连锁性危害。
擅自处置餐厨废弃物的危害
餐厨废弃物若脱离规范化管控,擅自倾倒、丢弃或非法回收,将对环境、食品安全与城市公共卫生造成多重威胁。
(一)严重污染生态环境餐厨废弃物富含水分与有机物,若未经处理直接填埋或倾倒至土壤、河道,短期内会因腐烂发酵散发刺鼻异味,长期则会导致土壤有机质过剩、重金属积累,甚至渗透污染地下水,破坏周边水体与土壤的生态平衡。
(二)埋下重大食品安全隐患不法分子可能将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尤其是废弃油脂)非法回收、提炼,加工成“地沟油”并重新流入餐饮市场。这类“地沟油”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等致癌物质,一旦被人体摄入,会引发肝脏损伤、消化道疾病,甚至增加癌症风险,直接威胁公众饮食安全。
(三)破坏城市形象与公共卫生随意丢弃的餐厨废弃物会成为蚊虫、老鼠、蟑螂等病媒生物的天然滋生地,加速病菌传播,若堆积在街道、居民区周边,还会导致环境脏乱差,降低居民生活品质,与城市文明建设目标严重相悖。
餐厨废弃物如何变废为宝
为从根源规避上述危害,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餐厨废弃物处理核心原则,通过专业化、全流程的规范操作,实现从垃圾到资源的转化。
(一)前端规范收运:筑牢源头管控防线
资质化收运:由具备环保与运输资质的专业公司承接收运工作,杜绝无资质企业或个人参与,避免中间环节的非法倒卖;
密闭化运输:采用全封闭、防滴漏的专用运输车辆,运输过程中严格控制异味散发,防止餐厨废弃物沿途洒落,最大程度减少对运输路线周边环境的污染;
台账化记录:收运时对每一批次餐厨废弃物的来源(如餐厅名称、地址)、重量、收运时间进行详细登记,建立 “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的溯源台账。
(二)中端精细化处理:实现减量化、无害化
称重计量:餐厨废弃物运至处理厂区后,通过自动化提升设备送入处理系统,同时由称重设备记录重量数据,确保后续处理量与收运量精准匹配;
破碎预处理:进入专用破碎机,将大块食物残余(如骨头、果皮、菜叶)破碎成细小颗粒,增大后续处理环节的接触面积,提升处理效率;
冲洗去杂:破碎后的物料送入高压冲洗设备,通过水流冲刷去除其中的盐分、油脂及杂质(如塑料瓶盖、纸巾等),为后续发酵与资源回收扫清障碍;
脱水固液分离:利用离心式或压榨式脱水设备,将物料中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分离后的固体部分进入发酵环节,液体部分则进入后续三相分离系统。
(三)后端资源化利用:践行变废为宝目标
经过前端收运与中端处理后,餐厨废弃物将被拆解为 油、水、渣三类物质,分别通过专业化路径实现资源回收:
废弃油脂回收:从脱水环节产生的液体中,通过三相分离技术提取废弃食用油脂,经精炼加工后可转化为生物柴油、工业润滑剂等工业原料,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固体残渣利用:脱水后的固体残渣经高温灭菌、干燥处理后,可作为高蛋白饲料原料(需符合国家饲料安全标准),或与发酵菌按特定比例混合,在密闭发酵设备中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种植、园林绿化;
废水达标排放:三相分离后的废水,需进入厂区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厌氧发酵+好氧处理+深度处理等工艺去除污染物,待水质达到国家规范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通过上述全流程处理,餐厨废弃物不再是环境负担,而是转化为工业原料、饲料、有机肥料等可利用资源,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治理目标,为食品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双重保障。
拟稿:吉艳艳
审核:刘 磊
发布:吴新妮